在手机拍照成为日常的今天,用照片记录生活点滴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。但是倒退40年,在去照相馆拍一张全家福都是奢侈的年代,有人却用自己的相机记录着家庭的变迁……
时光荏苒,光阴不复,美好的岁月总是难以挽留。也正因如此,每一张满载回忆的旧照片才更加显得弥足珍贵。在即将播出的央视综艺频道重阳节特别节目《九九艳阳天》中,一组特殊的全家福照片令全场为之动容。这些照片的主角是北京一户“四世同堂”之家,1978年以来,一家人坚持每年拍摄一张全家福,40年从未间断。如今,已积攒了40年的家庭相册不仅诉说着他们往日相处的点滴岁月,也悄悄见证着改革开放以来一家人越来越富裕的日常生活。
他叫刘凤林,是山西的一位媒体人。从1978年到2018年,刘凤林将镜头对准自己的家人,恋爱、结婚、生子……他用相机记录了自己家庭40年来的点滴变化,虽然素材多来源自己的生活,但也是许多中国家庭的真实写照。
从一家四口到四世同堂 四十张全家福演绎岁月变迁
你家的老照片中是不是也有一张全家福?长辈坐在前面,晚辈站在后面,没有剪刀手,没有凹造型,双手轻轻搭在长辈的肩膀上,露出几颗牙齿,努力保持着笑脸……
此次即将亮相央视重阳节特别节目的“老李家”,前年刚刚添了第十口人,成为了“四世同堂”的幸福大家庭。据长子李波介绍,1978年他们的父亲是军工科研工作者,母亲则是曾参加抗美援朝的随军护士,他们和两个儿子组成了一个普通的四口之家。当时照相馆拍一张照片是5.6元,对于月收入只有70多元的父亲来说并不算便宜,但为了“定格”幸福最初的样子,在父亲的提议下,1978年过年,他们在北京王府井的中国照相馆拍下了第一张全家福。那一年,穿军装的父亲英姿飒爽、母亲端庄贤惠,身边的两个少年也风华正茂。
刘凤林也拍了这样一张照片,只不过,这张全家福中少了他的母亲。
对这家人来说,数字“四”仿佛有着特别的含义,从第一张合影之后,他们每年春节都会拍一张全家福,到今年整整四十年。一晃四十载,全家福从最初的两代四人,变成了四代同堂,四十张全家福记录下了这一家人的幸福岁月。在现场采访中,主持人注意到从1987年后的全家福中,总是有一瓶茅台酒,谁曾想在询问中得知这个酒瓶竟然是“道具”。原来在李波结婚时,家里曾花13块8毛钱托人买到一瓶茅台酒,“那时候要是喝上茅台酒就很不简单了,我们家还没那个条件,就是每次拍照片摆上感觉很喜庆。”所以李波的父亲把空酒瓶留了下来,每年拍全家福的时候就拿出来当道具,这个小小的酒瓶,象征着全家人对幸福的期盼,也代表了他们内心企盼“留住陪伴、留住爱”的美好心愿。
1978年,中国改革开放刚刚开始,刘凤林进入了中学“美术摄影学习兴趣小组”,在那一年,刘凤林44岁的母亲却因病离去。和母亲在一起的时光是他脑海中最宝贵的片段,但由于处在紧张、焦虑、悲痛之中,他没有亲自给母亲拍摄一张照片,哪怕是她在病床上痛苦、憔悴的相片。
“定格”日常点滴 用相机记录不断“加倍”的幸福
这让刘凤林感到很遗憾,于是,他把镜头对准自己和家人,自拍了一张他和父亲与妹妹一家三口的全家福,并开始了这部《家庭相册》40年的拍摄历程。那年,刘凤林18岁,妹妹12岁,父亲54岁。
“日子确实是越过越好了”,李波的儿子李嵘欣在现场由衷感叹道,他们一家人的生活水平也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慢慢发生了改变。在1988年的全家福中,年夜饭的菜品明显单一,一桌像样的年夜饭也不过是两毛钱的肉和白菜熬茄子。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,中国对外市场的打开让李波一家的餐桌发生了革命性变化,大桶装的雪碧、可乐、洋酒和北京人最爱的北冰洋走进了千家万户的寻常百姓家,再不是遥不可及的“奢侈品”。等到2005年,李嵘欣大学毕业参加工作,他用第一个月的收入给全家人买了新衣。2006年春节,全家人都穿上他送的新衣服,过年的大合照也开始变得越来越鲜艳亮丽。
其实,照片不仅记录着人们生活,也从另一面记录了时代的变迁,刘凤林拍的照片亦是有这样的效果。
今年恰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,李波一家也正好与国家“同步”,共同走过四十年的风风雨雨。经历温饱到小康,从小康到富裕,李波一家人从70年代初随军入京,到今天四十多年扎根成为新一代北京人,为这个城市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。他们用相机记录下的,不只是一家人温暖的记忆,更是在点点滴滴、柴米油盐间,记录着四十年中人们日常生活的变化,也见证了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历程。
进入80年代,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千家万户,人们的生活逐渐向好。经朋友介绍,刘凤林认识了住在同一个大院的女朋友。两年后,两人举行了一个在当时来说极其隆重的结婚仪式。
当一家人与祖国共同繁荣,当改革开放的大步伐融入普通家庭愈加富足的生活。一家仁,一国兴仁;一家德,一国兴德。也唯有小家的平凡幸福,才有国家的盛世繁华。
婚礼第二天早上,刘凤林和妻子在新房中拍了一张照片,照片中的国产上海牌电视机和国产红灯牌收录机,都是爱人陪嫁带过来的。在当时,结婚时的“四大件”——黑白电视、电冰箱、洗衣机和录音机,被视为“有钱人”的象征。
结婚后,每个家庭对孩子的期盼成为生活的主旋律,《怀孕》这一作品正是记录了刘凤林全家准备迎接新生命到来的重要时刻。
照片中的那辆上海产的28大链盒凤凰牌自行车是刘凤林独特的记忆,那是他人生中拥有的第一辆也是唯一一辆自行车,当年能拥有它,比现在买辆私家车还难。
改革开放初期,各种新鲜事物不断涌现,个体户、万元户、港台歌曲、迪斯科、喇叭裤、BB机、大哥大等,这辆自行车正是那个纷繁复杂、不断更新的世界在人们生活中的真实投影。
“每次看到这个照片,我就觉得,妻子在孕育着我们的孩子,祖国也在孕育着我们的新生活。”刘凤林感慨道。
时代在一点点进步,人们的生活也在一点一点地变好。
上世纪90年代末,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极大地丰富和改善了人们的生活,中国的一些城市刮起了家用电脑热潮,那时的电脑还不能“网上冲浪”,但依然给人们带来了时尚震撼的新奇体验。1999年,刘凤林家买了一台电脑,刘凤林为妻子和儿子拍下了一张照片。
刘凤林的父亲是一名曾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兵,2015年9月,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,这一年,耄耋之年的父亲荣获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。
刘凤林这样评价父亲:“作为一名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战士,他同许许多多英雄战友一样,有着坚韧不拔的意志,在生活中从未向困难低头。”
2016年9月,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开幕,彼时刘凤林的《家庭相册》作品以30年作为时间节点入选并参展,首次公开亮相即引发广泛关注。